2016年10月30日 星期日

【20/20 大人物】為你的眼球帶來視覺享受 — 享畫工作室介紹



身於資訊爆炸化的時代,我們接收訊息時無法有效率的消化,而視覺圖像記錄師的使命正是使用圖像來幫助我們記憶並釐清我們的思考脈絡。

對於資訊圖像設計有興趣嗎?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認識享畫工作室吧!

想得太多反而不會去實踐,那麼、想清楚就去做!

    享畫工作室創辦人Rae在大學時就很崇拜表姐的工作,所以就在2014年參加完圖像引導工作坊後決定踏上這條路。創業和讀書是截然不同的事情,很多事情只能一邊一邊學,無法得知答案是什麼,一開始可能會有些困惑,不過在累積十場實戰的經驗後,更能享受這種漫長過程帶給的成長。
    但對於另一位創辦Rebecca來說,曾經被身邊的朋友找去一起創業,不過她當時擔心自己年紀太輕、經驗也不足而婉拒了。後來受到最大的啟發是的朋友開的店已經在倫敦時裝週上發表了自己的設計作品,最後才領悟到,喜歡的事情只要想清楚就去做,給自己找藉口只會讓時間偷走機會而已。

圖像記錄不容易,卻讓人更容易記憶。

  圖像記錄其實不是件簡單的工作,一場演講或是會議後必須馬上完成,好讓觀眾可以藉由這些重點來回想剛才的演說內容。身為圖像設計師,更必須在創作的當下專心投入,此外,仔細聆聽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必須在理解講者想傳達的核心內容後,再經由自己的認知去架構出成品。
    將想法轉為圖像去具體化的呈現,不但可以創造出有趣的圖文創作,還可以讓接收者擁有長時間的記憶並更能夠讓繁複的資訊轉化為一場視覺盛宴。
    
資訊圖像設計與資訊圖像紀錄有什麼差別呢?

    資訊圖表是為了讓複雜的資訊、數據、知識能夠以可視化的形式表現,將資訊和圖像結合而呈現出來的應用方式,內容性質大多是以敘述性、比較性為主;而視覺圖像記憶較能夠表現個人特質,每個人的表現方式都不一樣,也就擁有個人的辨識度。
    視覺圖像相對於資訊圖表比較感性,若能夠運用在重大議題身上,就會讓人比較容易理解、化繁為簡,也適合用在環保、教育等重大議題。

我們都擁有想像力,只是缺乏發現。

    我們的生活總被數字和文字給淹沒,才讓我們忽略了我們原有的感官「視覺」。不僅如此,我們也常認為資訊圖像設計只有擁有高超技巧的人才能創作,其實一般人也可以透過這種方式來增加自己的新穎想法,還可以更直接、清楚的表達訊息。


在今年的11/05 (六) ,享畫工作室將會在TEDxTKU的二次年會【20/20 洞悉.視界】帶來驚喜。還想知道更多精彩的內容嗎?我們接下來有最新的資訊都會放在粉絲專頁上,請大家多多關注哦!



2016年10月27日 星期四

【20/20大人物】雜學實踐家侯智薰 年會講者專訪





Q:是什麼樣的契機讓你發現「分享」和「自主學習」這樣的學習途徑?

我是從facebook發現到分享的力量。一開始大家的facebook貼文幾乎都是流水帳和瑣碎的雜事,但當我關注到一些認真經營的粉絲團與或是一些意見領袖在分享所見所聞時,會讓我反思是不是應該要關注一些更值得關注的事情然後分享出來跟大家做討論。

而當你分享自己觀點時,你會發現能夠得到一些回饋,一些跟你一樣在關注議題的人,他們的分享和意見,得以用來補足自己在觀點與知識上的缺口。了解更多不同於自己意見的評論時,這會內化並吸收為自己的東西,並且能用更全方位的視野來看待往後不同的事物。而「分享」不僅能讓我喜歡的東西被更多人關注,也能夠增加議題的多元性,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

Q:目前還是學生身份的你,身兼多種角色極為忙碌的生活來說,對於時間分配上是否有一套自己的心得呢?

對於老師上課的內容,我會先利用網路去建立先備知識並對老師的教學內容進行初步了解,利用網路上的新知來豐富教授對於課程的面向,有效率的學習也會減少在學業複習上使用過多的時間。因為我認為學業這個領域沒辦法給我我想要的東西,所以我會用我的方式去學習我想學習的東西。

Q:在創立N次的計畫中,為什麼會跳脫社會專業人士為傳道者的觀念,而選擇學生作為主要講者呢?

因為我們N次的定位是在「入門」。像是你沒嘗試過的事想去做時,你會想上網找一些入門的學習資源,可是網路上的文章往往太零碎,幾乎都是工具上的技術講解,所以你不太能體會,到底進入這領域後到底該如何學習,有什麼樣的資源可以利用。
那如果你找業界30、40歲有豐富經驗的專業人士來教的話,他通常完全忘記他當初是怎麼入門,他們通常專業在於如何讓技術更頂尖、如何去做才能避免錯誤。而剛開始想入門的人通常缺乏自信心,如果你讓一個極為專業的老師來講,他或許會認為太過艱深而退縮,而有問題時也不敢發問,畢竟面對權威時會認為自己的問題是否有些愚蠢,而這樣的心態將會阻擋學習的進行。
那什麼樣的人最適合講入門?剛自學完一、兩年的學生!這樣的身分適合當入門領路人,可以分享當初入門的經驗、分享資源。就像在學習的路上他走在前面一點,在溝通上跟提問上會比較沒有障礙,在入門的層面比起業界,學生可以給予較多的資源與建議。
利用N次,也能讓社會看到學生在不同領域也能創造出無限的可能性,不要只是將鎂光燈放在知名的人士上,讓更多默默耕耘、臥虎藏龍的學生有自己的舞台,被社會看見。

Q:在創辦中遇到的困難讓您感到挫折?以及從中的想法?

團隊人太多,溝通成本太高,台灣人的慈善心態,會為了避免工作量太大,把事情分散在不同人身上。將一件事情量化成100好了,分給三個人就是各自33,表面上看起來工作量減少了,但其實工作量增加了,它增加了溝通成本以及時間成本跟轉換成本,當你在火熱的狀態下完成你的部分交接給下一個人,而下一個人剛好是休息時間則會導致工作沒辦法在第一時間銜接上,在這移轉中間,會造成工作在時間上的浪費,進而帶來焦慮,也會出現許多不必要的麻煩,總觀來看事情所耗費的成本絕對超越100。

Q:在您發起、召集的眾多活動中,對於在同儕中做一個領導人有沒有什麼樣的心得?

我覺得說領導倒不如說是引導,不是帶著大家往一個你想去的地方前進。就像海賊王,你有想過他們每一個人踏上船的意義是什麼嗎?魯夫想成為海賊王所以去尋找大秘寶,索隆想要成為世界第一大劍豪,娜美想要成為世界上最厲害的航海師,香吉士想要成為最頂尖的廚師,那他們為什麼上這船?因為他們知道這艘船在前進的時候,透過他們所擔任的角色,從中解決問題、增進自己的能力能讓他們最後成為他們想成為的模樣。
所以一個真正領導者在團隊中的定位,是在大家共同經營一個團隊時,面對問題能將每一個人分配在最適合的位置上,讓他去做能力上的提升,讓他們做他們應該要做的事。要成長的第一途徑就是解決問題,再來就是要有夥伴,因為夥伴會督促你解決問題。團隊的用意不是將每一個人都帶向自己的目標,而是帶領大家找到自己的目標,進而在團隊中互相學習、互相成長。

(採訪撰寫校稿/張書涵、王慕荷、黃雯靖)
  

2016年10月24日 星期一

【20/20大人物】VR/AR產業前瞻推手謝京蓓 年會講者專訪


Q:想請問您認識VR的契機,以及第一次與AR/VR接觸的想法。

第一次聽到VR大概是兩年多前,在遊戲展裡聽到大家都在講Virtual Reality 或是Oculus,那時候我認為那是一個黑科技(無法商業化的科技),純粹是狂熱者在研究的科技,因此我沒有多加留意。

去年我在經濟部工業局協助他們制定台灣軟體的發展政策,那時台灣軟體經濟,不論在遊戲、動畫還是影音產業上,都面臨了瓶頸停滯不前。我和我的團隊們開始著手研究現今遊戲展、動畫展或是影音展裡熱門的話題,才發現大家都在討論著VR。不同領域的人都利用VR科技去研究開發,我們進而開始研究VR產業的相關消息。


而最重要讓產業活絡的契機,是2004年Mark Zuckerberg(臉書創辦人)公開表示投入20億美元,這對整個大環境來說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轉捩點,證明了VR不再只是黑科技,而是具有商業價值具有大量的投資的產業。


身為一個產業推動者和政策的引導者,我們必須真正去了解它在哪裡會有商機,所以我們在去年九月辦了一個AR/VR的展區,在展區期間,發現大眾對於體驗AR/VR有極大的興趣。那次也是HTC vive於台灣的初次公開展覽,展期間每天都有數千人排隊等著要體驗HTC vive,而今年的遊戲展HTC vive參觀的人數更多,媒體的關注量也更高了。對我來說,不管是在工作或是我個人方面,VR比較像是無心插柳柳成蔭,完全沒想到這個科技有如此的影響力。


而「體驗」也是在VR推廣市場中非常不可或缺的一環,只有當你真的體驗過,你才會知道箇中的美妙。由於我是遊戲人,當下我直覺這項科技一定能發展,因為對遊戲玩家來說,這會讓我們感到很興奮,也會重新勾起我們想要追逐它、甚至是消費的慾望。


Q:為了「連結台灣與中國、矽谷VR/AR行業資源與協助台灣團隊走向國際市場」如此艱峻的目標下,有什麼樣的故事與成果能與我們分享嗎?


大家可能會認為出走到國外發展會很難,因為我們協會是今年剛成立的,開始真正和國外連結大概是五六月的時候,然而不管是中國還是矽谷,對台灣的團隊都抱有高度的好奇。

其實台灣做VR確實具有產業優勢。由於台灣以前是硬體製造大國、代工王國,而VR的頭盔裡面的核心元件和智慧型手機的製作鏈有百分之七十的重疊,未來如果這些硬體零件都由台灣製作,至少有七成可以賺到錢,所以他們想找台灣的硬體商合作開發VR硬件。另外一點在於內容物。也許今年還看不到太多台灣的品牌出產高端的VR頭盔,但在歐美或是中國,高端VR品牌就有十來個,對於這種品牌廠商而言,它既具有了硬體設備,接下來就是提高它們的軟體配備。


因此對硬體廠商來說,它必須找到一個內容商來合作。提到內容,就要回到台灣的老本業,其實台灣這20多年來在遊戲、影音或是動畫製作的資歷來說,都是亞洲數一數二,台灣有很多單機遊戲都是非常有名的。投資者有一個刻版印象認為台灣產品的品質好,就像日本製作、香港製造、韓國製造一樣,比中國或是其他東南亞的國家還來的好。


另外,台灣的團隊在原創這一方面是很強的,大陸雖然很會模仿,但是在製作新產品上的能力較弱,相對來說台灣人厲害的地方是能夠提供一個很好的想法並實現,舉例來說:台灣有群很棒的團隊開發者做了一個VR的音樂工具《Lyra》,是一個當你在創作音樂時,他把音符變成一個又一個的節點,如同你在VR裡面好像在玩積木,會隨著你堆的不同音符產生不同的音律旋律,創造音樂,在全球89個國家、188件作品中脫穎而出,勇奪「2015 LEAP MOTION 3D JAM」國際競賽活動首獎,為國內創新創業的浪潮激勵新動能。


而我遇到最大的瓶頸是「台灣團隊的品質無法穩定的提升」。舉例來說,相同產品在同一時期台灣團隊出來的量和品質和大陸團隊是一樣的,可是3個月之後大陸團隊提出成果拿到資金或是政府的補助開始往前衝並向市場展示成果,反觀台灣團隊,則是滯留在種子期無法放膽呈現,募不到資金。許多軟體無法商品化就沒辦法進入到市場,無法進入到市場就無法具體有效的推銷這項產品的功能。


台灣的團隊有品質有技術,但規模卻起不來,其原因在於資本不活絡與投資者的保守策略等原因,導致兩岸創業團隊出現很明顯的差距了,也許大陸的團隊進入市場後做很多的商業修正,而台灣的團隊卻停留在小規模工作室,無法和別人競爭,是相當可惜的事。


因為當一個投資人對你的產品有興趣時,多半會並要求你是否可提升產品的品質,驗證其計畫從實驗階段到商品化的過程時,但很可惜的是台灣的團隊就是沒辦法。


Q:對於想要進入VR產業的年輕人提供一些建議,以及想進入VR產業必須擁有的先備知識。


第一,我希望各位年輕人請不要去限制你的想像力,很多創新科技的應用其實都是來自於人類生活的需要,所以我一直在做分享。


因為人類未來的生活將有什麼樣的改變,必須先找到那個動機,不管是AR/VR或是任何新科技的發展,如果想要推廣必須將它生活化商品化,而想像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你想像到哪裡,就會前進到哪裡。所以對年輕人來說,在沒有任何的知識之前,先回到本質。


因為現代的科技和20多年前是不同的。我大一時Power Point才出現,但我的女兒3歲時就會自己開手機用Youtube搜尋影片了。


這就是每個世代對科技的體驗是不一樣的,我相信現在的年輕人對現在的科技一定也有滿意和不滿意的地方,將如何滿足妳們的需求,就是一個突破點,同時也是一個對現代科技創新的起點,所以現在不需要多慮,只需要利用你們的想像力不管是在工作或是生活方面。


第二,再來就是知識,知識可以分成硬知識和軟知識。硬知識就是程式語言的學習,擁有寫VR程式語言的能力是必然的。再者軟實力,人機互動和與創新的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雖然未來機器人可以取代人類很多的工作,但是在人機互動這塊得要真正的人類去了解,舉例來說:你可以想像未來在電影方面當你戴上頭盔後,整個畫面都在對你說故事,該如何拉住觀眾的注意力,如何接收到作者想表達的事也是相當重要的課題。


而現在好萊塢電影都在專研VR電影說故事的技巧,連演員的詮釋,燈光的特效,整個電影的製作都需要新的改變。也許你現在覺得拍電影不會有利潤,但我保證未來VR電影將帶動新一波新電影的製作浪潮,因此創作力和想像力在現今VR/AR發展是很重要的軟知識,所以不管是硬知識的必備能力或是軟知識在人機互動這方面上,當這硬軟知識的結合,它可以發展出很多方面的專業。


Q:VR/AR的發展性質在未來趨勢上勢必會與其她領域做結合,與什麼領域合作是您最期待的,為什麼呢?


身為商人,想當然爾賺錢是最重要的,因此那我最看好發展的是影音產業。因為大家都喜歡看電影,所以影音產業是我認為最有商機也是會最快帶領VR風潮的產業。其實現在VR在影音發展上面已經有非常明顯的風潮,像是獅門影音,迪士尼或是21世紀福斯都在去年成立的VR研究部門,不管是VR電影或是VR影劇在未來VR都將會成為人類的需求。
(採訪撰寫校稿/張書涵、王慕荷、黃雯靖)

2016年10月18日 星期二

【20/20大人物】求職天眼通的創辦人古宗禎 年會講者專訪


Q: 統計系出身的您,自學程式語言開發軟體,造就了今天的「求職天眼通」,想請問您對「跨領域」學習有什麼樣的心得和看法?

針對跨領域學習必須要體認到一點,就是你沒有那麼特別,不要好高騖遠追求一步登天而是必須穩扎穩打累積基礎,此外,如果你本身不是走該專業領域,相較他人在這個領域已經累積其經驗與知識,你必須花更多努力去追趕上他們!


Q: 那您在開發「求職天眼通」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麼樣的瓶頸呢?這樣的軟件是否會對求職網站造成營收上的影響?有接收到什麼樣令您印象深刻的意見嗎?

求職天眼通剛上線的時候遇到一件事情,就是被DDoS攻擊(一種網路攻擊手法),但我不覺得那是人力銀行做的事。其實有時候只是工程師對你做的東西感興趣就去攻擊你。剛好我當時對於資安這一方面的經驗沒有那麼多,所以後來也針對這一塊去補強,因禍得福意外地學到蠻多東西。


最深刻的意見應該是蠻多求職者會到粉絲專頁問我們,做這些東西會不會讓企業間互相黑函、抱怨我們,但即使我們沒有做這個軟體,黑函還是會存在,所以其實跟我們沒有特別的關係;不過意外的是,資方和人力銀行從來沒抱怨過我們,反而是求職者對於這樣的軟體總覺得會對公司帶來不好的影響,勞工不為自己想,卻幫資方著想,這是我們在開發求職天眼通前完全想不到的事情。


Q: 那你在做求職天眼通之前,發現很多像大學生對於這種創新軟體的需求,於是做一個軟件想要解決問題,那你一開始怎麼確定這個東西是有市場的?

通常我要寫一個軟體,不喜歡寫太多的code,我就先寫一部分,讓自己人測試看看,但求職天眼通是個小意外,這個要提到我之前那份跟工程師求職有關的工作,實際上做一做我覺得工程師找工作不難,也就不需要這個東西,但是我身邊的朋友大部分是非理工科系的學生,他們使用人力銀行網站找工作時有幾個狀況,像是他們希望在面試以前就知道薪水是多少,還有他們面試時會遇到什麼狀況,我想應該會有這個需求,那就寫一小小的deta版,再丟到soft job板上讓一些工程師測試,始料未及的是,這個東西竟然被轉到八卦版、突然間爆紅,所以我確定他是有需求性的。


Q: 您說過「軟體工程師其實是最有能力為這個世界做一點什麼的人」,能不能跟我們分享更多對於這句話的理念以及如何去實踐?

我認為每個人對改變世界的定義都不一樣,你要改變世界有一種可能是你超級有錢,砸錢改變世界,另一種是你做出來的東西可以讓很多人接觸到,而網頁和電腦軟體剛好就是這種東西,所以我覺得一般工程師很有能力為大家做什麼,因為我們平常離不開電腦並在資訊化的世代成長。我自己則是習慣利用零碎的時間將有趣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空閒的時間就將這些點子拿出來review,找一個最有效益的去執行,像求職天眼通就是在端午連假的狀況下完成的。



Q:這個社會上充滿許多資訊不對稱的問題,像您往勞資方面著手去解決,那您還有沒有觀察出什麼樣的社會問題需要解決呢?

之前我發現普遍社會大眾都是關注在英美主流媒體的意見,例如川普跟希拉蕊的辯論。台灣人不太在乎阿拉伯、德國與法國的媒體對該議題究竟有什麼樣的見解,我們常說台灣人要有國際觀,但我們的國際觀除了中國、美國以外,似乎沒有其他國家了,而電視上的媒體除了BBC、CNN以外,好像也沒有其他的外國媒體了,於是我與政大的外語學院合作,利用我所製作的網路平台,邀請學生從非主流外媒新聞節錄並翻譯新聞,放在網站上給大家瀏覽,不僅是一個學生練習新聞翻譯寫作的機會,更重要的是提供國人利用非主流外媒的角度去探討國際事務的契機。


(採訪編輯校稿/黃雯靖、王慕荷、張書涵)


2016年10月11日 星期二

【20/20大人物】求職天眼通的創辦人古宗禎,靠自學成為軟體工程師。



大人物小簡介
古宗禎
出生年:1992年
經歷:政治大學統計系畢業、人才媒合平台Sudo工程師、和沛科技網頁前端工程師
熟悉的程式語言:JavaScript、Scheme

古宗禎主修統計,但透過自學程式語言,做出求職天眼通這個外掛程式。當我們使用求職網站時,常會發現業者可以拿取我們大部分的資料,但我們對於業者或工作環境所知甚少,使得雙方接收的資訊不平等。求職天眼通匯集工作過的人的評價,使業者資訊更透明。

「非本科不該是阻擋你寫程式的理由。」

    古宗禎原就讀地政系,在大二那年因為對統計較有興趣,轉到了統計系;在大三那一年,上了一門R語言的課程,老師說:「身為一個統計人,你要有programming(程式設計)的能力。」,也因為這句話啟發了他開始學寫程式。
    但有時學校教的和他實際想學的有所不同,而看書又無法實作。他決定到了一家新創公司實習,而實習的經驗也大大提升了他架網頁、寫程式的能力。

不是最優秀的,但可以是最努力的

許多人不看好古宗禎,認為他大三才開始寫程式,憑什麼贏過別人呢?在上課之餘,古宗禎總是把握零碎的時間,每到禮拜一早上時他總會焦慮地重新整理「碼天狗」,也會看看CS相關論文、研讀參考文獻並記錄心得、看社群間的技術分享文章。
    古宗禎做出「求職天眼通」的契機,就在大四的那一年,因為政大的選課系統突然故障,學校只丟了一個Excel檔案並要求學生自行查詢課程。古宗禎在一個晚上內將Excel轉成Web版,大受好評。他再花了幾天的時間優化他的選課系統,那學期政大的學生都靠著他的系統在選課。他強烈感受到他的能力其實也可以對社會有所貢獻。


求職天眼通到底是什麼?

古宗禎身邊的朋友總抱怨求職平台寄來的工作都很詭異,他決定開始研究台灣的求職平台。他發現我們們在投履歷時,對於公司的評價、資料所知甚少,但公司卻可以看我們大量的個資,如此的資訊不平等,使得求職者在面試前無法先了解這個工作是不是真如他們所想像的,也浪費了雙方的時間。
    求職天眼通是瀏覽器chrome的網頁擴充軟體,並主打提供職缺留言功能,讓其他曾工作過、應徵過的人可以直接打下評價,而求職者也可以打開軟體直接接收,不僅增加求職成功的機會,也讓資料的獲取從單向改為雙向。



不選擇沈默,做出改變。

    
    對於求職天眼通的迴響之大超乎古宗的想像,原本只是希望奪回求職者本該捍衛的權利,最後卻成了最紅的軟體。為了將這件有意義的事情持續下去,古宗禎只好白天上班、下班後晚上忙著debug(抓錯)更新。
    古宗禎說:「軟體工程師,其實是最有能力為社會做出一點改變的人。」其實生活中有許多我們可以付出自己的專業能力去改變的地方,只能看我們是否選擇當那個主動付出的人。
   

在今年的11/05 (六) ,古宗禎將會在TEDxTKU的二次年會【20/20 洞悉.視界】和大家一起分享程式語言對於社會的影響。我們還會有更多精彩的內容、購票資訊將會放在我們的臉書粉絲專頁上,想知道更多嗎?請大家多多關注哦!

2016年10月7日 星期五

【20/20大人物】書法藝術工作家馬銘浩:書法與當代生活美學。




大人物小簡介
馬銘浩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知名書法家,多次受邀到國外展出、揮毫、講授


寫書法的人已越趨減少,如何使書法延續它的魅力,永遠臨摹古人寫字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馬銘浩教授將他的書法作品與不同的素材、顏色及字型做結合,使其不失古典還帶有現代的風格,讓古老的書法文化不因時間而遭遺忘。

以自學開創自己的書法路
    
    出生於萬華的小戶人家,小時候家裡的物質條件並不是太好,因此度過了艱困的成長歲月,不過馬教授也並未就此而斷了他對於琴棋書畫的熱愛。
    在書法的學習歷程中,曾經獲得淡大王仁鈞老師的啟發,此外都是自學,所以對他來說書法不會有任何的限制以及既定的觀念,希望可以延續書法的生命力、為書法藝術創造更大的契機。


書法創作不只在白紙黑字間行走

    透過馬教授的作品,我們會發現他的書法不只侷限於楷書、隸書、篆書等常見字體,而是經由他鑽研各種書體的特色後所呈現出來的自由形體。由此可見馬教授勇於顛覆傳統,嘗試融合各種書體展現創新的風格。
    在創作時,馬教授時常寫「我手寫我心」,這是一句充滿體悟、哲學的偈語,除了顯現出藝術家的自我洞察外,也讓人看出他對於人生和宇宙的追求。

展現出人文關懷的胸襟

    雖然出生於萬華,但對於他來說淡水才是他生命中的泉源;因此在2006年時,馬銘浩舉辦了「不惑之年」特展並位於淡水藝文中心。用書法紀錄這四十三年來生命的思考歷程,展現藝術家本身的人文關懷以及靜觀其變的創作火花。
    雕刻家吳榮賜說馬銘浩的書法具備「有趣又值得思考的內容、兼具蒼勁及柔媚的線條美感」,其中最顯著的是他的行草作品中,顯現其人其性其心;蒼勁是馬教授人生艱難的歷練展現,而柔媚則是來自本命真情


培養美感,懂得欣賞書法

    在傳統的教育中,我們的美術、音樂常常採用架構的方式學習,而疏忽了對作品更直觀的感受與欣賞。這導致我們談著作品的表面或是作者與歷史背景,而非直接面對作品、說出我們自身對於作品的感受。
    馬教授認為除了課本生硬的知識外,我們更需要培養能懂得欣賞作品的美感,不過美感的培養並不是一天所促成,而是需要廣泛地學習,並且創造一個擁有美感的環境。
    
在今年的11/05 (六) ,馬銘浩將會在TEDxTKU的二次年會【20/20 洞悉.視界】和大家一起探索書法的可能性。我們還會有更多精彩的內容、購票資訊將會放在我們的臉書粉絲專頁上,想知道更多嗎?請大家多多關注哦!

2016年10月5日 星期三

【20/20大人物】雜學實踐家侯智薰:分享的力量。




大人物小簡介
Raymond Hou侯智薰
今年22歲
N次坊的創辦人
成功大學雜學系
台美學生會議城市浪人共創時代引入台南。



為了解決南部缺少工作坊的窘境,侯智薰創立了N次坊,希望透過學生課外的專業能力,突破南部缺少課外學習資源的困境。他認為分享行為不單單受益他人,也是自我成長的途徑。


「人生就是在不斷地嘗試中找尋其真正的價值。」
   
    侯智薰自稱多向潛能分化者,任何的事物他都願意去鑽研、去嘗試。大學雖然就讀化工系,但他不像一般人只專注於研究自身的專業,反而渴望跨領域去從事不同事物。
    他在大一時參加了商業性社團,在社團內遇到幾位同是工學院的同學,交流後發現他們的目標和價值觀很契合,大家決定一起組隊參加商業競賽。在沒有商業知識背景下,大家做出來的東西慘不忍睹,趕緊找社團的學長姐們幫忙,連夜修改下,最後竟然得到區域競賽第一名。在這個活動裡,他感受到跨領域其實可以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自學教室不是唯一的選項
  
    從小到大我們都坐在教室裡聽老師講課,升學壓力的逼迫下,有時無法學習到自己真正有興趣的事物。侯智薰認為學習不局限於教室,是看一場華山的展覽、參加一個學校的組織或是在網路上看一場TED的演講都是學習的方式
    他藉由觀察好的簡報,找尋它們的共通性,進而應用到自己的簡報中,甚至在去年拿下GIS Taiwan全球集思論壇英語簡報大賽第一名。他也不斷地參加活動累積參與者經驗,並設定參與活動的目標,讓他之後在創建工作坊和活動時能更了解使用者需求,例如:在聽演講時一定要認識一位參與者,並了解他們來聽演講的動機。




創立N次坊將點子串連
  
    在侯智薰大學時期常被問如何做出好的簡報,他決定將他所學分享給大家,並萌生了創立工作坊的念頭,經過一個月的籌辦,試辦三場反應熱烈,因此創立了N次坊。
    N次坊是一個以學生為主的分享平台,提供資源使學生能接觸到課外的知識,同時也可以藉由分享來培養自己的熱情。另外,目前類似的工作坊大多集中於北部,且價格高昂,南部工作坊數量少,對學生來說是不小的負擔,N次坊也希望能夠解決此問題,讓參與的學員在此進行技能交換與交流。


因為信任所以分享
  
    愛因斯坦說過:「世界上唯二,透過分享不會減少的,就是『經驗』和『知識』。」
   分享不一定是厲害的人才可以做,你將自身的經驗分享給另一個人,那也是一個知識補足的方法、一種交流的方式。
    透過「分享」,我們可以去聆聽不同的意見、吸收價值觀,才能拋棄既定的認知,讓眼界開闊。
    
在今年的11/05 (六) ,侯智薰將會在TEDxTKU的二次年會【20/20 洞悉.視界】和大家分享更多關於他的故事以及分享的好處。還想知道更多精彩的內容嗎?那就要由大家來發掘囉!購票資訊將會放在我們的臉書粉絲專頁上,請大家多多關注哦!